基本情况
姓名:廖群安
性别:男
职称:三级教授
学位:博士
个人简历
——教育背景
1978年-1982年:中国地质大学 岩石矿物学 本科学位
1982年-1984年:中国地质大学 岩石学 硕士学位
1993年-1996年:中国地质大学 岩浆岩 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4年-2019年:在中国地质大学岩矿教研室任教,从事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区域地质调查方面的研究工作;
2020年-至今:参加“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在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珠宝学院任教,教授《结晶学和矿物学》、《晶体光学及光性矿物学》等课程,指导专业申报和教材编写,并筹建晶体光学实验室等。
主要研究方向
火成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岩浆作用与地球深部动力学过程;区域地质调查。
科研成果
——论文
田健,廖群安,樊光明,聂小妹,胡朝斌,王富明,陈帅,吴魏伟.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断裂以南幔源底侵体、“钉合花岗岩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岩石学报,2016,32(06):1715-1730.
赵浩,廖群安,肖典,罗婷,王良玉,尹庭旺,刘鸿飞.准噶尔地块东北缘志留纪碱性玄武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岩石学报,2018,34(03):586-600.
赵浩,廖群安,罗婷,田锦明,张孟,王良玉,刘鸿飞.东准噶尔南缘两套泥盆纪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及其地质意义[J].地球科学,2018,43(02):371-388.
田健,廖群安,樊光明,聂小妹,王富明.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断裂以南早石炭世后碰撞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岩石学报,2015,31(05):1471-1484.
罗婷,陈继平,廖群安,王国灿,胡朝斌,王良玉.东天山巴里坤地区晚石炭世双峰式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J].地球科学,2018,43(09):3018-3035.
罗婷,陈继平,廖群安,王国灿,张雄华,张随安,康琴琴.东天山觉罗塔格构造带石炭纪弧后盆地:来自基性火山岩的证据[J].地球科学,2020,45(01):194-210.
罗婷,陈帅,廖群安,陈继平,胡朝斌,王富明,田健,吴魏伟.东准噶尔晚石炭世双峰式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J].地球科学,2016,41(11):1845-1862.
吴魏伟,廖群安,陈帅,胡朝斌,田健,王富明,樊光明.东准噶尔喀拉萨依高分异A型花岗岩岩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通报,2015,34(Z1):385-399.
田健,廖群安,聂小妹,樊光明,吴魏伟.东准噶尔卡拉麦里蛇绿岩带南侧侵入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特征[J].地质通报,2016,35(07):1184-1195.
王良玉,廖群安,肖典,罗婷,赵浩,刘鸿飞,王国灿.新疆哈尔里克早石炭世A型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J].地质力学学报,2016,22(04):1032-1048.
肖典,廖群安,王良玉,赵浩,查雁鸿,赵红伟,尹庭旺,田锦明,刘鸿飞.准噶尔东部早志留世两类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J].地质力学学报,2016,22(04):1049-1061.
王良玉,廖群安,江云川,罗婷,胡朝斌,肖典,汤帅,刘洋.内蒙古锡林浩特早白垩世晚期钾玄质火山岩成因及构造环境[J].地质通报,2016,35(06):919-931.
蔡雄飞,廖群安,王富明,樊光明.新疆卡拉麦里碰撞带南缘志留—泥盆纪沉积学研究新进展[J].华东地质,2016,37(02):113-119.DOI:10.16788/j.hddz.32-1865/P.2016.02.005.
LIAO QunAn, LI DeWei , LU Lian ,YUAN YieMing & CHU LingLin,2008,Paleoproterozoic granitic gneisses of the Dinggye and LhagoiKangri areas from the higher and northern Himalaya, Tibet: Geochronology and implications, Sci China Ser D-Earth Sci vol. 51.no. 2: 240-248
廖群安等,2007,西藏高喜马拉雅定结和北喜马拉雅拉轨岗日古元古花岗质片麻岩的年代学及其意义, 中国科学 D 辑: 地球科学,第37 卷 第12 期: 1579-1587
廖群安、王京明,1999,江西广丰白垩系盆地中两类玄武岩的特征及其与盆地演化的关系,岩石学报,15(1):116-123.
廖群安、李德威、易顺华,2003,西藏高喜马拉雅石榴辉石岩和镁铁质麻粒岩的岩石学及其地质意义,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8(6):627-63
张金阳,廖群安,李德威等,2003,藏南萨迦拉轨岗日淡色花岗岩特征及与变质核杂岩的关系,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Vol.28 ,No.6,P695-701
张金阳,廖群安,2004,西藏定结基底抬升降压熔融有关的淡色花岗岩的地质证据,西北地质,16(2):23-28
张金阳,廖群安,2003,西藏定结地区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源区的性质征,地质科技情报22(3):9-14.
李德威、廖群安、袁晏明等, 2003, 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日玛那麻粒岩锆石U_Pb年代学,科学通报, 48(23):2647-2650.
廖群安、李德威,西藏定结幅前寒武系结晶基底中发现基性麻粒岩2001, 地质科技情报18(2):6-9.
曾勇、廖群安,2000,西武夷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与造山过程,中国区域地质19(4):344-349.
廖群安、李昌年, 1999, 江绍断裂带晚侏罗世S型酸性火山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4(1):63-68.
廖群安、薛重生、李昌年,1999,赣东北地区早古生代登山岩群弧后盆地火山岩的成因与洋壳演化. 岩石矿物学杂志, 18(7):1-7.
廖群安、薛重生、李昌年,1999, 赣东北地区晚元古代钾玄岩岩石学特征及成因,地质科技情报18(2):6-9.
廖群安、张志, 1999, 从剖面上晶屑含量变化探讨火山灰流凝灰岩火山爆发的机制,火山地质与矿产,20(1):56-59.
廖群安、张君、张小军,1999, 中壤塘地区脉岩带的岩石特征及其与金成矿的关系,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4(suppl):42-45.
廖群安、薛重生、李昌年, 1998, 赣东北早古生代火山侵入杂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地质科技情报, 17(4):15-18.
——著作
《五大岩石—火山岩石学》,《川西北金矿成矿地质》;
参加了《岩石学》教材的再版修编工作;
《岩石薄片分析》教材的编写。
——课题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调项目:天山戈壁沙漠覆盖区勘查模型研究与控矿要素探查,2013-2015,总工;
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地调协作项目:新疆卡拉塔格一带丹乔喀幅等12幅戈壁荒漠覆盖区地质填图,2018-2019,总工;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地调协作项目:(地调院)新疆1:5万板房沟、小柳沟、伊吾军马场、口门子幅填图试点子项目,2016-06到2016-12,总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赣东北地区岩浆混合作用的研究及对古陆增生的暗示,2001-2004;
国土资源区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西藏定结幅1:25万地质调查,2000-2002,项目总工;
国土资源部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川西北地区金矿成矿条件矿床勘探模型及找矿靶区优选,1998-2000,主要成员。
国土资源区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新疆1:5万板房沟(K46E002015)、小柳沟(K46E003015)、伊吾军马场(K46E004015)、口门子(K46E005015)幅填图试点,2014-2017,第二负责人,项目总工;
国土资源区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利1:5万(L45E016022、L45E017020、L45E017021、L45E018020、L45E018021)等5幅区调(地调项目),2010-2013,第二负责人,项目总工;
国土资源区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昆仑成矿带矿产资源遥感综合调查(地调项目), 2010-2012,第二负责人;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天山戈壁沙漠覆盖区成矿地质背景研究与成矿要素综合推断), 2010-2012,第二负责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西克拉通破坏的岩浆与成矿效应:以小秦岭-熊耳山成矿带为,2009-2012,主要成员;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中国新疆和中亚邻国矿产资源对比研究与高效勘查技术集成二级课题---东天山-北山成矿带整体研究与找矿靶区优选评价,2008-2010,主要成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喜马拉雅下地壳流变学研究员,2006-2008;主要成员;
国土资源区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幅、林西县幅1:25万区域 地质调查,2005-2007,项目总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大别造山带中生代岩浆作用及构造体制转换,2003-2007;主要成员;
获奖和荣誉
曾获中国地调局地质调查成果特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湖北省教材二等奖一项,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奖三项,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